应国际原子能机构(以下简称IAEA)建议,“核电厂建造管理技术会议”于6月28-30日在上海核工院举行。会议旨在交流各成员国在核电厂建造方面的经验,讨论IAEA拟定中“核电厂建造管理技术导则”。
全球专家共聚上海制定核电站建造管理标准
根据IAEA统计,目前世界上在建核电机组中中国占了近40%,而且拥有不同技术和堆型,IAEA认为在中国召开这样的技术会议具有特殊意义。为此,IAEA于2010年2月照会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建议在上海核工院召开此次会议,获得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同意和上海核工院的积极支持。
来自阿根廷、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芬兰、法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巴基斯坦、罗马尼亚、俄罗斯、斯洛伐克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共16位专家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
上海核工院郑明光院长会见了全体代表并出席了开幕式,代表国家核电和上海核工院对专家们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他希望专家们认真总结各成员国在核电厂建造管理方面的经验,形成指导性文件,为全球范围内正在复兴中的核电建造提供借鉴。
他强调,中国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希望中国核电建造能从IAEA提供的平台中获益,同时也积累更多的经验与各IAEA成员国分享。上海核工院院长助理任永忠作为中国代表,在会上做了“中国核电建造的现状和经验”的专题报告,并全程参与了IAEA导则的讨论。
与会专家讨论一致认为,核电厂从浇灌第一罐混凝土到并网发电,其建造周期从4年至12年甚至以上不等。如何缩短并精确预测核电项目的建造期限,对业主实现财务的成功运作至关重要。
拟定中的IAEA导则侧重于核电建设项目中在前期准备、建造、调试等各阶段应关注的各类问题,包括计划管理、执照管理、设计管理、合同管理、供货方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及大宗材料管理等各个方面,还汇集了各成员国在建造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将为各成员国有序、安全、高效、经济地开展核电建设提供指导,对于新进入核电市场的国家更具指导意义。导则计划再经过一次技术会议讨论后于2011年上半年正式出版。
上海核工院逐步迈上国际化发展之路
会议的成功组织和卓有成效的讨论成果,令与会专家感受到了上海核工院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对专家们的热情。加拿大专家专程发来感谢信,表示期待学习更多中国核电站设计建造调试中的宝贵经验,希望能支持和确保中国领导下的世界核电复兴事业的胜利完成。信中特别对上海核工院热心周到的组织工作表示了感谢,并且表达了在三代核电技术以及未来四代技术的背景下,和上海核工院继续分享更好更安全的反应堆建造经验的希望。
一段时间以来,上海核工院按照国家核电的要求,积极探索走向国际市场,增加国际影响力之路。特别是近期,上海核工院多次作为中国唯一代表积极参与由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编制的《核电厂承压热冲击评价导则》和《核电厂寿命管理导则》等国际标准的编制工作,参加和承办中美和平利用核技术合作核电概率安全分析(PSA)研讨会、国际管道流体加速腐蚀(FAC)大会、国际核工程大会、美国核学会年会、国际原子能延寿会议等国际研讨会和技术会议,无不显示着上海核工院迈向国际舞台,跻身国际相关领域规则的制定者,在各种场合展现自己风貌和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
国际化发展是一条任重而道远之路,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不仅显示了上海核工院的决心,也标志着上海核工院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逐步提升业内影响力方面所具备的实力。
在上海核工院目前着重建立的技术发展支撑体系过程中,不论是先进核电技术研发体系、国际化的工程设计体系还是高端运行服务与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都需要国际化的科技人才支撑,和国际国内资源的整合能力,上海核工院将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积极与IAEA、ANS、WEC、INL、EPRI以及韩国、捷克、加拿大等国际一流的研究设计机构就研发、设计、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上海核工院对标国际知名企业,提升整合调动国内外资源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为推动上海核工院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累积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对提高我国核电项目建造期限的缩短和精确预测能力以及在建核电机组的管理能力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对世界低碳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和世界核能产业的复兴事业具有建设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