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核电厂人员可靠性分析团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很少有人知道,上海的这支巾帼创新团队,每一位姑娘都是核安全的“守护天使”。
秦山一期、秦山三期、巴基斯坦恰希玛、浙江三门、山东海阳……一座座在运核电厂操纵员的全套人员可靠性分析研究结论,都在她们手中诞生。
她们是一支以分析、预测和预防人员行为失误为研究核心,对核电厂操纵员的行为进行量化分析、并提出相应风险见解,及时发现核电机组的人员行为薄弱环节,进而改进和提高核电厂人员可靠性水平的巾帼创新团队。
团队共有14名成员,带头人是严谨认真的堆芯设计所副总工程师仇永萍。“我国核电事业刚起步的时候,每位操纵员培养费用相当于普通人体重等重黄金的价格,他们被称为‘黄金人’。我们的工作就是为‘黄金人’把好脉,通过量化分析、预测和预防的技术,帮助他们不出现人员行为失误,确保电厂安全稳定运行。”仇永萍说。
为了获得不同电厂人员可靠性分析的基础数据,她们跑遍了国内外10余个核电机组,与上百名操纵员完成了近千个事故场景模拟、超过4000小时的访谈及相关数据采集工作,开展了难以计数的数据分析和迭代。
仇永萍被大家称为火眼金睛的“质量金盾”。每出一份技术报告,大到人员可靠性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小到报告中的数据来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她都会字斟句酌,慎重、慎重、再慎重。
三代核电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先进技术。为确保安全,对三代技术核电,国家核安全局采取了有史以来最严的监管要求。回忆起这段攻关历程,仇永萍说:“我们总是想办法跳得高一些,达到一个高度后,再瞄准新的高度,跳起来摘得着,才是一个好的目标。”
面对挑战,她带领团队把大目标进行分解,制定每个阶段制的小目标,想办法使自己跳得高一些。实现之后,再瞄准下一个新的目标,再跳一跳。
为此,团队成员分析了技术形势,从确保项目进度和分析质量的大局出发,创新提出了一套多维组合的方法,成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顺利通过国家核安全局审评。相应成果被应用到“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项目中,为项目顺利开工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核电厂人员可靠性分析团队收获累累硕果,他们的成果广泛应用于各类核电厂的人因可靠性分析和概率安全评价工程设计、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中,并推动了国内人员可靠性分析领域的技术交流和共同进步。
“这是我见过的工作最严谨的团队。中国姑娘们,了不起!”在中巴合作恰希玛核电项目时,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和监管局的工作人员这样赞叹。